2021年,省港投集團牽頭定點幫扶青川縣,2021年7月,經濱水城鄉公司推薦,時任百丈湖農業公司綜合辦公室主任虞谷民作為集團公司駐村工作隊隊員,并掛任村黨支部副書記,來到青川縣三鍋鎮民興村,開始了駐村幫扶工作。
兩年間,虞谷民在集團公司和濱水城鄉公司的帶領指導下,經常往返于民興村,足跡遍布田間地頭,與農民同吃一鍋飯,熱心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謀劃民興村的發展藍圖。
“幫扶兩年,村里面發生了巨大變化,黨組織凝聚力更強了,高標準食用菌大棚修好了,村集體經濟和群眾收入增加了,夜晚的村莊點亮了,村容村貌改善了,等等。”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羅平贊揚道。
2022年,民興村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四川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優秀村。
?
積極主動,奮戰鄉村振興一線
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組織給予的廣闊舞臺和精心培養,而基層一線就是年輕干部干事創業的練兵場。“當初組織征求我意見時,想到組織和領導對我的信任,給予我到基層鍛煉的機會,我毅然同意了。但由于我才結婚不到一年,剛開始家人還是有一點顧慮,我經過努力最終征得了家人的支持。”現在虞谷民回憶起當時組織選派他的情景,仍然難掩他的激動之情。
鄉村振興工作的核心工作對象就是村民,只有了解村民的生活、需求和困難,才能急村民之所急。“雖然是農村走出來的孩子,也在地處農村的項目公司工作了七八年,但是真正轉換身份深入一線,初來民興村時可以說是兩眼一摸黑,完全不知道從哪里開始開展工作。”虞谷民說。
青川縣民興村幅員面積25平方公里,轄6個村民小組,全村總人口戶數896戶,人口2900余人,是三鍋鎮第一人口大村。為了盡快摸清底數,熟悉村情,虞谷民立即開展走訪調研,幫村民采蘑菇、清理菇根,一邊勞動一邊同村民拉家常,不但融洽了關系,還熟悉了村民的生活日常;同時,還積極向鎮政府、村委會工作人員請教,了解民興村發展規劃、發展難點、幫扶需求等,對民興村的基本情況熟讀熟背。
此外,他積極向集團公司匯報相關情況,爭取資金和人才等專業支持。最終,濱水城鄉公司出資委托四川省農科院、四川農業大學等專家團隊,編制了符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鄉村振興五年實施規劃,并通過企地雙方評審,有效保障幫扶資金安排和項目落地。
(到村民家了解情況)
(幫助村民干農活)
?
因地制宜,探索產業增收路徑
民興村主要收入來源依靠香菇、竹蓀、羊肚菌、木耳等食用菌種植,建成有近800畝食用菌產業園區,有農業龍頭企業一家,產業發展大戶近200戶。食用菌是民興村的特色農產品,也是民興村最為龐大的農業生產優勢資源。
為了解決食用菌種植大棚設施陳舊破爛、缺乏冷藏烘干設施、銷售價格偏低等影響收入的制約因素,虞谷民深入貫徹集團公司和濱水城鄉公司發展戰略,以特色農業、休閑農業、品牌農業等為依托,發揮公司農業產業資源優勢,把集團公司產業幫扶的特色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大棚基地和山珍博覽園落實落細。此外,他先后多次協調川農大專家教授到村開展食用菌新品種新技術和集體經濟培訓,把科技力量送到田間地頭,有力推動了民興村食用菌產業發展。
同時結合食用菌產業發展需求,虞谷民積極推動規范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健全集體經濟組織管理機制,進一步規范民興村經濟股份聯合社,成功辦理并開出青川縣三鍋鎮第一張村集體經濟組織增值稅發票,直接對外銷售農產品,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成本。還通過具體落實濱水城鄉公司以購代扶、直播帶貨、產品展銷等方式,為村集體經濟創造利潤收入6萬余元,進一步拓寬了銷售渠道,培育和發展農產品品牌。
(幫扶前食用菌大棚荒廢現狀)
(幫扶后新建高標準食用菌大棚)
?
用心用力,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駐村工作期間,虞谷民以為民辦事解憂為出發點,充分發揮集團公司和濱水城鄉公司平臺和專業優勢,積極協調各方資源,著力幫助村民解決現實困難和問題。
在民興村環境整治提檔升級和基礎設施改造過程中,虞谷民多次到現場督促指導施工建設,幫扶制定《和美鄉村風貌提升和管控指引》,安裝100余盞太陽能路燈,實施飲用水維修工程,保障村民夜間安全出行和健康飲水。
健康幫扶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為滿足群眾的健康需求,虞谷民積極尋求濱水農業研究院專家,研發“大病篩查與急救綠色通道快捷響應系統”,為村民們免費提供心腦血管等檢查,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先進的優質醫療服務,并獲省鄉村振興局等11個部門共同主辦的首屆數字鄉村創新設計大賽優秀獎。
(冒雨抗洪搶險)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虞谷民即將結束在民興村的掛職任務,回到公司上班。他坦言,真舍不得離開民興村,更牽掛一手幫扶起來的產業,組織信任我,派我來這里,我就要把這件事情干好,把集團公司和濱水城鄉公司優良的工作作風帶到這來,看到村子越變越好,我很有成就感,在定點幫扶最后幾個月里,我將繼續奮戰在民興村幫扶工作的戰場上,為鞏固脫貧攻堅工作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作出應有貢獻。